雄安新区重点片区看规划前沿实践
多维城市原创,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,未授权请勿转载!
——专注TOD规划,关注城市规划、建筑设计、数据分析的多维城市
千年大计、国家大事,蓝图已绘,未来可待
千年大计、国家大事——雄安新区是党中央、国务院的战略决策部署,定位北京新两翼之一, 以世界眼光、国际标准、中国特色、高点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,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。
蓝图已绘——2018年底在规划纲要基础上深化完成新区总体规划蓝图。至今已编制并公布了《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》(201804)、《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(2018—2035年)》(201812)、《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》(202001)、《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》(202001)、以及《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、容西片区、雄东片区、雄安站枢纽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》(202004)四个重点片区控规,在建设指引方面也出台了《雄安新区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指南(2020年)》等文件。
未来可待——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、协调发展示范区、开放发展先行区,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。
三个目标:承载非首都功能、促京津冀协调发展、高质量发展示范
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土地性质、开发强度、蓝绿空间等城市发展核心内容,且对指标量化、条文规定、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、定量、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,是城市建设和管理、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、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等的法定依据。
本文以雄安四个重点片区控规为主,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、人本设计与品质生活、绿色低碳与智慧三个方面尝试提炼出规划前沿实践,抛砖引玉,供大家参考与讨论。
▼ 四个重点片区整体效果图
- 01-
国土空间开发保护
国土空间开发失衡和资源约束趋紧等问题突出,生态文明建设、国土空间保护提到前所未有高度。
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层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,严控城镇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,将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%,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%;
▼ 雄安新区生态空间、城市空间示意
雄安新区控规层面统筹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三大空间,功能混合、职住均衡、相对集中;坚持节约集约、综合利用、预留弹性,加强土地空间管控,提高使用效率;生产空间集约高效、生活空间舒适宜居、生态空间蓝绿交织。
1.1 城市空间功能与结构
更加关注场地条件,注重随形就势,将绿化开敞空间放在首要位置,以绿地体系与水系网络为脉络串联各功能片区。
▼ 四个重点片区空间结构图
1.2 发展规模与土地利用
疏密有度、合理分布;生态优先、保障蓝绿空间;统筹供需、优化配置;预留发展弹性,科学确定人口密度和规模。
弹性与混合。提出综合发展用地、多类用地性质混合、单一用地性质兼容,一般性用地允许混合10%以内其他非排他性功能。
▼ 四个重点片区主要指标一览表
来源:多维城市通过参考文献中相关数据整理
三个指标看趋势:生态优先、职住平衡、向“下“发展
生态优先:人均公园绿地19~34㎡,大多城市现有执行标准为人均8㎡,近年部分城市将其提升至人均12㎡、14㎡,但在控规审查阶段常有协调会议特事特办的情况;
职住平衡:各单元就业与居住各有侧重,但仅单个控规单元就业与居住比也不低于60%,这个数据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是极其少见;
向“下“发展: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与地上空间开发规模比超过40%,确定了整体开发与鼓励开发互联互通两种开发模式,重要地区地下空间整体开发,统一设计、上下一体。以轨道站点为核心,构建网络化的地下人行系统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中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,在此城镇化进程中,地下空间既要满足新增城镇人口“增量”空间需求,更要适应原有城镇人口“质量”空间需求。
- 02-
人本设计与品质生活
2.1 人本尺度
方格秩序、庭院空间。传承礼序营城理念,采用窄路密网、秩序规整的方格式路网,强调庭院式建筑空间肌理,形成亲切、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布局。
密支路网。雄安新区整体路网密度控制在10~12公里/平方公里。根据住建部、中规院等共同编制的2019年度《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监测报告》显示,深圳中心城区建成区总体道路网密度为9.50千米/平方千米,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位。
控制街道空间高宽比。干路街道空间高宽比控制为1:1.5左右,支路街道空间高宽比控制为1.5:1 左右。
划定城市基准高度管控区和标志性建筑管控区。基准高度管控区控制在45米内,标志性建筑管控区控制在100米内;整体管控建筑高度,塑造公共中心错落有致、居住街区平缓舒展、城市天际线富有韵律感的城市整体高度秩序。(久居高强高密都市中颇有感受,多维城市前两年去银川出差,住宅多层和小高层居多,下楼用餐,心旷神怡、甚是舒坦)
▼ 四个重点片区鸟瞰效果图
2.2 多元特色的公共空间
多元多维公共空间。公园、广场、街道、下沉式绿地广场及二层平台等共同组成多元的公共空间,形成立体、复合、多维联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系统;突出特色公共空间,打造滨水公共空间、立体公共空间和主题特色街道。
连续界面与贴线率。通过建筑贴线率和街墙控制等进行界面控制(如各类广场、绿地、街道以及道路交叉口等城市公共空间界面),提高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和沿街界面的连续性,塑造连续活力的城市界面。
▼ 多维一体特色空间示意(左上)、绿色空间分布(右上)、
连续空间界面控制(左下)、公共空间系统(右下)
2.3 以人群活动为中心的生活圈
国内生活圈的概念最早由2017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,相继发布了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,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的,加强社区规划,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。引发了生活圈规划的热潮,各地类似《导则》、《社区规划》频现。
▼ 5分钟社区生活圈示意图
来源: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(试行)
2020年4月,雄安新区出台了《雄安新区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指南(2020年)》,提出了雄安特色的5分钟生活圈。以居民的住宅为起点,正常成年人步行5分钟所及的范围,对应600米×600米的空间尺度,构建以“基因街坊”为基本空间单元的城市生活空间。在每个基因街坊中,弹性配置“十全十美”的基因街坊设施,构建理想生活的“五宜”社区(宜居、宜业、宜游、宜养、宜学)。
▼ 十全十美、五宜社区
重点片区控规设置组团、社区、邻里三级公共服务设施,社区级满足10~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需求,邻里级满足5~10分钟生活圈的服务需求。
▼ 公共服设施/生活圈规划图
2.4 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
建设公共租赁房、人才公寓等多种类型的非安置住房,满足高科技人才等导入人口的多元化需求。
- 03-
绿色低碳与智慧
3.1 绿色低碳之城
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顺应自然,统筹生态功能修复和城市景观建设,关注海绵系统与低影响开发,各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%的目标。
蓝绿成网,“组团-社区-邻里”三级绿地公园体系,保障居民出行“3 公里进森林,1 公里进林带,300 米进公园”的标准,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%。
▼ 绿地系统图
3.2 智慧平台建设
城市建设管理平台。雄安新区BIM管理平台于2019年9月初完成招标,阿里云与中规院联合体以4022万中标,一期建设已于2019年9月启动,将实现对雄安新区生长全过程的记录、管控与管理,覆盖现状空间、总体规划、详细规划、设计方案、工程施工、工程竣工六大环节的展示、查询、交互、审批、决策等服务。
城市运行监测管理。加强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城市交通、市政、防灾、反恐、社会舆情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综合管理方面的应用;构建全域、全维、全时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能力,准确定位网络安全风险及隐患,精准掌握网络空间态势。
▼ 卓尔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示意
来源:卓尔软件官网
智慧基础设施。建设全域覆盖的5G 及未来先进无线通信技术网络环境,全面推动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各个方面的深度应用。加速医疗卫生、居家养老、在线教育等服务网络建设,创新发展智能医疗、智能康养、智能教育等新模式;推进无人驾驶、车路协同、智能管控,提供方便、快捷的智能出行服务;实现通信、家居、娱乐等智能体验。部署智能传感设备,创新大气、水质、环境的生态治理新模式,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治理能力。
▼ 百度自动驾驶“国家队“亮相雄安(左),雄安街头无人驾驶小巴(右)
来源:网络
没有去官网下载的核心参考文献的朋友,后台回复“雄安”即可一次性获取~
- END -
更多分享,欢迎持续关注——专注TOD,关注规划、建筑、数据的多维城市